發表文章

一葉知秋

圖片
 一葉 知秋,雨來淅瀝;三歲看大,七歲看老。 俗話說:「 看見一片落葉,就知道秋天來了 。」因為時局變化,以前傳講的老道理都變成新的了;從大堆的箱子中找尋舊資料,在一本老筆記本中看見這張一甲子前的黑白照片,頓時腦中如同電影倒敘那般,往事歷歷如繪。 六十年前兩個小花童照 幫忙找資料者,湊過來瞧我看啥都看出神了。他說:「 有意思!這兩個小孩顯然是花童,大漢仔天真無邪地笑著,應該生長在無憂無慮的家庭裡;那個細漢仔一臉的驚恐、憂慮,好像要被賣的樣子 ---- 」一張六十年前的黑白相片,竟然能讀出這麼多想法,的確情況如他所言。 ●  這張相片牽扯到府城的一個故事,故事從「 貧賤夫妻百事哀 」拉開序幕: 阿坤和阿金是一對奇怪的夫婦,兩個人的共通點在「 欠缺謀生的動能 」;不過,他們生了一個叫「 阿昌 」的兒子,才有後來的故事。 阿坤一直怨嘆:「 出生於富豪之家,卻一夕間住進陋巷 ( 崇安街45號 ) ,連學費都繳不出來 !」怪罪他的父親沒有責任,拒絕日本政府的大筆生意而慘遭抄家,害他的哥哥死在南洋,害他在鬼門關走過一遭,幸好還能在 1945 年二戰結束有命回到台南。 阿昌從小聽祖母 — 人稱「 標嬸 」說:「 戰後大家都揹錢排列來買你老爸做的小五金 。」但阿坤卻在史上最殘暴的人之一來台灣抓匪諜時,去營救一個匪諜,不但毀了他的事業,更毀掉他的信心 — 變成整日流連於沙卡里巴和外甥門嬉玩,說:「 哪沒,早就死了 !」雖然不想賺錢,孩子卻一個又一個地生,家中維生的唯一管道就只靠「 標嬸的小剪刀 」,做喜幛賺取微薄讓一家人活下去。 標嬸的小剪刀養活一家九口 1962 年,小學三年級的阿昌躡手躡腳地從門後探頭出來,想找阿坤嬉玩,冷不防地被人用像筷子般的鐵條刺入太陽穴,倒臥血泊中,耳裡傳來陣陣悽厲的「 呼你死、呼你死 --- 」叫聲,棍如雨下打在矮小的阿昌身上卻不覺得痛,反倒是有一道光升起,讓他看清楚「 家裡既貧又窮 」的原因;幸好阿坤適時出現,救了阿昌的小命一條。 從那天起,阿昌勤學技藝,經過半年後,他已經能夠駕馭「 砂輪機 」,利用地上的斷鋸做出一把把「 銳利的小刀 」,帶到學校示範「 削鉛筆 」,引起同學圍觀,送給有好交情的同學。阿昌一支小刀賣給沒交情的同學壹塊錢,有點交情的「 五角錢 」 — 當年的五角直徑和現在的「 50 圓 」硬幣差不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