鮑管演義
文 / 郭立昌 ( 英文 ) 10 月 25 日 是我的祖母郭陳淑貞 (1896~1970) 辭世紀念日。 記得祖母唸一句:「 人不學,不知義。 」才兩三歲的我跟著讀一句,後來我才知道這六個字影響至深至遠。 在我當家之前,我們家並非一直三餐不繼,其實曾經有過平靜的一年,在 1961 年,我 8 歲時,我還曾經陪祖母去看歌仔戲,演的是春秋時期「 鮑叔牙和管仲 」的故事。 春秋時期的三綱五常蕩然無存,卻有一段友誼被傳誦千年 — 鮑叔牙 (~644 BC ) 與管仲 (725 年 ~645 BC) 兩位好友在春秋亂世中因各事其主而分立;鮑叔牙輔佐的小白回國即位為齊桓公,桓公欲立叔牙為相,叔牙不僅謙讓,還推薦管仲。 鮑叔牙和管仲 ( 取自網路 ) 早年管仲曾為公子糾效忠,在戰場上射箭擊中小白,桓公懷疑重用之宜,叔牙說明管仲當時為敵方盡忠,若君主能寬以待人,管仲必定效忠於現 任 君主,進而強調他自己不如管仲之處有五點: 「 1. 管仲寬厚愛民, 2. 治國有條理不紊亂, 3. 忠信可與諸侯結盟, 4. 能制定禮義為天下楷模, 5. 能領軍作戰、擴大疆土;還會待民如子,要治國就不能棄管仲。 」 齊桓公奪位後威脅魯國,導致魯國殺了他的哥哥公子糾,管仲被押返齊;鮑叔牙以識才大度設計救管仲,促使齊桓公釋放並重用他。 管仲為相後成就九合諸侯、一匡天下的春秋霸業,鮑叔牙則成了「 化敵為友 」政治智慧的典範,其故事被編成戲曲傳頌千年。茲賦詩一首: 〈 鮑管演義 〉: 鮑公識局啟雄圖, 化敵為友得智輔。 一箭雖傷君未惡, 寬厚胸懷結義孤。 管仲治國拓疆土, 忠信結盟諸侯慕。 桓公一匡春秋都, 友誼流芳萬古呼。 我們兄弟出生的崇安街 45 號,表面上所有權人是姨婆 ( 祖母的親妹妹 ) ,但卻更像是祖母擁有永久使用權,同時也隱藏「 挑糞不偷飲 」的深層故事 — 因此造成阿坤一生不必擔心住的問題,更可以隨性地為所欲為。 阿坤是我的父親,堪稱是位工藝奇才, 1961 年某日在沙卡里巴天元鞋店嬉玩時,聽見客人嫌「 皮鞋太硬、布鞋會濕 」,他馬上跑回崇安街做出一套製鞋設備,生產「 合成皮鞋 」 — 質輕又遇雨不濕,南來北往的鞋商都跑來批發,所以我們過了一個平靜的 1961 年。 可惜,有人拿了一副德國製的「 腳踏車機械...